粗制成风原料来源不清 白桦茸行业亟待规范引导
一直爱喝白桦茸茶的李先生近日非常郁闷,9月份从网上购买的白桦茸袋泡茶只用了一半,就发现个别白桦茸袋泡茶里居然有小石子、毛发等异物,多次与淘宝店主沟通未果。“店家说他们是从东北的一家白桦茸工厂采购的,在网上代理销售,现在厂家已经停产不做了,无法退换货。”李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发现,有着李先生这样遭遇的消费者并非个案。在国内,野生白桦茸产量低,只在我国大兴安岭、长白山等林区有少量出产,且多为粗加工产品、工艺技术落后。一些白桦茸小作坊,将采购回来的白桦茸子实,未经去木屑、精挑、清洗和灭菌处理,直接打碎封装销售,产品资质信息不完整。为了提高产量、追求利益,甚至有个别厂家将南方出产的一种类似白桦茸的“树瘤”和没有成熟的白桦茸子实作为替代,消费者肉眼难以辨识真伪。
“这些未经质量检验和卫生许可的粗加工产品,原料来源不明,消费者使用后不仅对身体健康无益,甚至还存在重金属污染、农残等潜在风险。”长期从事俄罗斯白桦茸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表示。
白桦茸又名桦褐孔菌,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0°~50°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北欧、日本北海道、中国黑龙江等高寒地带。据《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介绍,白桦茸含有200余种有效成分,对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有较高的健康价值。在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其提取物已开发成医药品。由于其有效成分和我国的灵芝相似,且主要产自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人们又称其“西伯利亚灵芝”。
据了解,白桦茸是国际市场上普遍认可的大型药用真菌之一,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对白桦茸进行了长期研究,早在1955年,莫斯科医科院便宣布其为抗肿瘤物质。在欧洲国家,白桦茸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健康应用价值的“超级食物”,可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植物药开发。
但在我国,白桦茸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才刚刚起步,还没有系统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处于粗放无序发展状态。在技术含量高、工艺先进的俄罗斯进口西伯利亚白桦茸的冲击下,国产白桦茸市场正呈现高端产品走俏、低端产品日渐萎缩的两极分化之势。
数据显示,短短五年多时间,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从俄罗斯引进的西伯利亚白桦茸年销量便突破亿元,市场供不应求。区别于国产粗加工产品,该西伯利亚白桦茸运用了超微破壁粉碎、超临界低温萃取、低温真空干燥等现代化工艺,充分去除粗纤维、灰分等杂质,只保留有效活性物质,200公斤优质白桦茸原料只能提取到1公斤成品,产品粉末达微纳米级,可以直接用温开水冲泡饮用。具备俄罗斯国家证明、原产地证明及卫生许可证明等,在中俄海关及质监部门的共同监督管理下进入中国市场。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相对俄罗斯原装进口西伯利亚白桦茸,国产白桦茸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产品良莠不齐,致使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更加青睐进口白桦茸。从市场反馈来看,仿冒俄罗斯西伯利亚白桦茸又成了新的行业乱象。建议相关部门尽早出台标准和规范,为白桦茸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维护消费者和正规厂家的利益。”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避免网购粗制不正规产品,最好选择大品牌、售后有保障、正规厂家的产品。同时要结合自身需求,选择不同技术含量和品类的白桦茸。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白桦茸应用技术的创新,相关标准规范的出台,未来将有更多品类、更多功能诉求的白桦茸精制产品诞生,从而真正满足人们更高品质的健康生活,服务“健康中国”。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