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俄探索白桦茸产业合作新模式:资本走出去 产品引进来

2019-07-23 09:58:01 来源: 消费日报网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一箱箱从贝加尔湖畔现代化白桦茸生产基地封装打包的西伯利亚白桦茸成品,首先被物流车运送至伊尔库茨克的机场海关,在这里,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将为产品办理好全部的报关手续,包括俄罗斯原产地证明、质量证明及卫生检验检疫证明等。

“这些产品明天就能到达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总经理伊利亚告诉记者,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到机场“送货”。在中俄白桦茸产业跨境合作、中俄贸易和交通物流日益便捷的背景下,从2016年开始,“俄罗斯的宝贝”珍稀药用真菌白桦茸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翻开中俄健康产业合作新篇章。

(图:俄罗斯原装进口西伯利亚白桦茸)

提及中俄白桦茸产业的跨境合作,就不得不提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据了解,该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赴俄投资白桦茸的中国企业,并率先将俄罗斯优质西伯利亚白桦茸引进至国内。

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2015年,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与俄罗斯白桦茸龙头企业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达成战略性合作,双方共同投资在贝加尔湖畔的伊尔库茨克建设白桦茸技术研究中心和现代化生产基地,直接带动当地500多人就业。

”之所以选择在俄罗斯投资西伯利亚白桦茸,一是在于其潜在的健康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二是国内白桦茸原料短缺,短期内原料资源无法突破。”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悉,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吸食桦树养分而生长,属野生资源。据科普书籍《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介绍,白桦茸是极其耐寒的真菌,菌丝在零下40°也不会冻死,极具活性,其菌核即使位于枯干当中也可以继续生长六年之久。

然而,白桦茸却无法人工培育,原料资源非常稀缺,且无法规模化采集。以西伯利亚原始森林出产的西伯利亚白桦茸为例,平均两万棵白桦树5年才能长出一颗菌株,子实生长10年以上才药效充分。要在原始森林寻找到一颗成熟的白桦茸,犹如大海捞针,耗时耗力。为了掌握白桦茸原料,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将白桦茸原料的收购点设在伊尔库茨克原始森林的各个居民点,发动当地猎人、伐木工人等采集白桦茸,依靠西伯利亚广袤的原始白桦林资源,成功实现白桦茸的产业化和规模化。

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长白山等地,也少量出产白桦茸,但由于属于温带次生林,白桦茸生长年限较短,有用物质含量较低,无法与品质更高的西伯利亚白桦茸相媲美。国内的白桦茸企业大多为小作坊生产,以原料级的粗加工产品为主,缺乏市场竞争力。

杨波表示,“通过战略合作,我们实现了白桦茸从原料到现代化工艺的双重品质保障,确保国内消费者使用到正宗的俄罗斯健康产品,我们在国内销售的白桦茸产品均为俄罗斯原产地生产、原产地包装的正规产品。”

据了解,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加,白桦茸的健康价值日益受到公众关注和推崇。据学者考证,早在十六、十七世纪,白桦茸就是前苏联各共和国、俄罗斯、波兰、日本等国的民间药用真菌,当地居民广泛利用其子实体泡水当茶饮用来防治多种疑难杂症,如各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和艾滋病等。今天在俄罗斯,白桦茸相关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作为大型药用真菌的代表,白桦茸在欧洲受到消费者喜爱,被视为21世纪最具应用潜力的“超级食物”。

当前,中俄产业合作与进出口贸易正步入“黄金时期”。2018年,中俄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今年有望突破1300亿美元。在俄罗斯成为中国中医药“一带一路”推进的战略桥头堡之时,中国也已成为俄罗斯农产品、食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而中俄西伯利亚白桦茸产业合作才刚刚开始。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每日推荐

图片新闻

读图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食安观察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街长安中心5号楼4层403(邮编100043)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

稿件查询:010-519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