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白桦茸消费增长迅速 未来野生白桦茸原料争夺激烈

2018-11-30 14:23:37 来源: 中新网安徽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随着越来越多的白桦茸研究成果被披露,以及白桦茸现代化工艺技术的突破和精制高纯度白桦茸的上市,全球白桦茸行业正在呈现出新一轮增长势头。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白桦茸消费量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率,白桦茸品类及经营厂家数量翻番。

“白桦茸是大型药用真菌中的重要代表,健康价值丰富。但至今无法人工培育,要依靠野生资源,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未来各厂商在野生原料上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打造白桦茸行业长期竞争力,企业需及早布局原料基地、探索人工培育技术。

无法人工培育、信赖野生资源

白桦茸、灵芝、猴头菇等药用真菌,无不生长在人迹罕至之地,采集困难,且资源极为稀少。随着真菌人工培育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灵芝、猴头菇等目前已可以用腐木为基进行人工培育,其相关深加工产品日渐普及。然而,白桦茸只能寄生在白桦树的活体上,且至今没有研究出成熟的人工培育技术,需信赖野生资源。

在自然界中,白桦树一旦被白桦茸菌株附着,便无处可逃。白桦茸会不断汲取桦树养分,直到桦树枯竭而死。对白桦树而言,白桦茸就是非要远离不可的“癌症”,故有“桦树之癌”的恶名。但白桦茸菌株要成功寄生在白桦树也并非易事,枝叶茂密、树干强壮的白桦树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白桦茸无从下手。只有当白桦树树干遭遇外部撞击或病虫害,出现裂纹伤口,白桦茸菌株才有可乘之机,其孢子飘落在白桦树的伤口上,一颗新的白桦茸才得以诞生。

以俄罗斯西伯利亚出产的野生白桦茸为例,每2万株西伯利亚白桦树,经过5年才能产生一颗菌株,菌株生长10年以上才药效充分。在西伯利亚原始森林里采集白桦茸,犹如大海捞针一般。在开始的时候,人们在原始森林的边缘地带就能采集到野生白桦茸。随着国际白桦茸消费的兴起,现在采集工人要深入于更加偏远的原始森林腹地才能采集到白桦茸。而一旦进入冬季,原始白桦林被大雪覆盖,原料就更加短缺了。

而就全球分布和野生白桦茸的品质而言,以俄罗斯西伯利亚白桦茸为最佳。一是原始森林人类活动少,白桦茸天然无污染;二是高纬度地带气候极寒,白桦茸生长周期更长,从而赋予了更加充沛的营养。此外,西伯利亚拥有广袤的原始白桦森,白桦茸储备量全球最多,能够有力支撑白桦茸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中俄白桦茸跨境合作、布局原料基地

“白桦树主要生长在北方寒冷地区,因此在我国的东北山地也少量出产白桦茸。但原料规模有限,且原料中有效成分含量相对较低。经过多方考察之后,我们决定远赴俄罗斯投资西伯利亚白桦茸,从源头上解决原料难题,学习并借鉴俄罗斯先进的白桦茸萃取技术与生产管理经验。”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表示。

2015年,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与俄罗斯最大的白桦茸生产企业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达成战略性合作,共同投资在伊尔库茨克的贝加尔湖畔建设白桦茸技术研究中心和现代化生产基地,并率先将超微破壁粉碎、超临界低温萃取、低温真空干燥等现代化工艺用于白桦茸的精制,推出全球首款100%水溶性白桦茸萃取物,实现白桦茸原料与现代化工艺的双重品质保障。

据了解,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掌握着当地50%的白桦茸原料基地,通过适度间采保持西伯利亚白桦茸这一珍稀药用真菌的物种资源稳定性。区别于传统白桦茸产品,该100%水溶性白桦茸萃取物最大化保留白桦茸中的天然活性物质,充分去除粗纤维、灰分等无效杂质,产品粉末达微纳米级,温开水冲泡时可以完全溶解,即冲即饮,无任何残渣残留,吸收率达到98%以上,真正实现了名贵药用真菌白桦茸的高效利用。

“通过与俄罗斯白桦茸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我们掌握到野生白桦茸原料的主动权,让从而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和经费用于白桦茸技术创新、新品研发,进一步推动我国白桦茸技术升级和消费升级,服务更多国内消费者的健康。”据杨波透露,中俄白桦茸研发团队还在致力于白桦茸菌株的人工培育,力争早日实现白桦茸人工培育技术的突破和人工规模化种植,让天然健康产品白桦茸的供给更丰富、价格更亲民。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每日推荐

图片新闻

读图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食安观察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街长安中心5号楼4层403(邮编100043)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

稿件查询:010-519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