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燕品牌价值超80亿,燕之屋是怎么做到的?
在消费升级的时代大背景下,高端食品、滋补品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茅台市值已然超越LV,成为“奢侈饮品”。在滋补品行业,东阿阿胶品牌价值超出百亿元;而燕之屋碗燕也于2018年1月30日,获得了中国品牌价值500强评审委员会评出的81.69亿元的品牌价值,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燕之屋执行董事兼CEO李友全曾这样总结:“1997年,黄健创立‘双丹马’(燕之屋品牌的前身),中国燕窝才真正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业。”至此,市面上开始大量涌现燕窝品牌,中国燕窝行业一步步走向产业化,国人数百年的燕窝消费习惯也在经历着巨大转变。
(图:燕之屋品牌创始人及董事长黄健)
20年间,燕之屋有过巅峰也有过低谷,如今全面复苏昂首阔步,打造出了“碗燕”这一口碑产品。据阿里巴巴生意参谋数据显示,2017年,燕之屋稳居天猫双11“传统滋补营养行业”销量第一的宝座。
时间往前倒退20年……
燕之屋品牌创始人黄健,最早从事劳务输出,做了一两年,赚了一些钱。后来在妹妹的建议下改行做燕窝生意,正式进入燕窝行业。
然而,作为“新手”,黄健缺乏对燕窝特性的充分了解,他曾将第一批燕窝原料铺在地板上晒干,结果导致原料扭曲变形。无奈之下,只得进行了二次喷湿和模具定型的紧急处理。谁知这个作法竟成了创新,反向输出到了印尼等地标准,现在进口的干货燕窝,就是用模具定型出来的。
逐步熟悉行业之后,黄健在厦门成立了“双丹马”品牌,设立专营专柜,一举打破了当时燕窝只在药店销售的单一模式。想吃燕窝的人,再也无须跑药店或托海外亲戚捎回。2002年,他又在厦门禾祥西路开起了第一家燕窝专卖店,“燕之屋”这三个字也正式诞生。
传统干燕窝行业,主要是较为纯粹的销售动作。“如何打破买与卖,通过中间环节来为品牌赋值?”黄健开始寻找突破口。
(图:燕之屋厦门加工厂内)
成功的品牌更愿意去做市场洞察。许多消费者并无法专业地进行燕窝挑毛、科学炖煮,在影响口感的同时,也造成了燕窝营养的流失。为此,黄健先是开设了“燕鲍翅馆”,开始研发即食类产品,继而又推出了保质期久、便于保存和运输的瓶装即食浓缩燕窝。
在黄健看来,只要解决好客户的痛点,就会成为新的市场机会。在寻找突破的过程中,燕之屋在全国首创“专卖店+厨房”的经营模式,实现“现点、现炖、现吃、现送”的服务模式——这对燕窝行业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改变。
但就在燕之屋顺风顺水,发展到一个高峰的时候,突然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行业乌龙——“血燕事件”。2011年到2013年,燕窝进口被禁,行业举目肃条、萎靡不振。燕之屋更是遭受重创,500多家门店,关掉了大半,还得赔付巨款。可以说燕之屋东山再起,是从负数开始的。
但无论形势多么危机,黄健却从未想过放弃。他始终记得当年的那份决心:“我们同心协力做一款产品,只靠这款单品就能打遍天下。我们要做到工厂门口车水马龙,让经销商们排队提货。”
(图:燕之屋明星产品——碗燕)
2012年,燕窝行业的划时代产品“燕之屋·碗燕”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这是燕之屋对更安全、更标准化产品的思考与追求。GMP制药级工厂、纯手工挑毛、医药级纯化水、恒时恒温单碗精确炖煮、高压无胶封口、高温短时反压灭菌,一切都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持燕窝的活性成分和营养不流失,让燕窝保存得更好,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而黄健当时所说的也得以实现,碗燕在2017年常常卖断货,货车真的在工厂门口排起了队伍。燕之屋用了四年的时间,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细数从1997年创业至今的每个阶段,黄健始终在不断洞察、不断创新。先是从药店“解放”出燕窝产品,再“解放”了消费者炖煮燕窝的双手,更“解放”了他们对非标准化产品存疑的内心,开创了一个健康、安全、有品质保障的燕窝润养新时代。
当然,与所有品类创新企业一样,燕之屋碗燕绝非只做了单个方面的创新,而是一个系统的创新,从生产、管理、营销到服务,这是无法被复制的成功基因。就像王老吉这样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超级大单品,也是诞生于从碗到罐的行业变革中,二者都实现了场景的重大突破。
燕之屋碗燕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营业收入迅速突破10亿元。同样的成绩,当年的王老吉年花了整整10年时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某个阶段,碗燕比王老吉更加成功。
一个曾到过顶峰的品牌一旦落回零点,想要不改变名头、不跳转行业,从头来过已经是十分不简单,而对像燕之屋碗燕这样从负数开始的更是难上加难。但是燕之屋做到了,而且真正成为了行业传奇。对市场的洞察让它不断创造出新的成功,经历浮沉仍持续焕发出更为强大的品牌实力。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